小豆网做为自由职业者综合智能服务平台,依托于自主研发的云智慧SAAS平台,同时服务于企业客户和自由职业者,为全国企业提供岗位外包、人事社保代理、薪酬结算等企业服务,为个人提供在线工作雇佣、佣金结算等增值服务,属于新经济业态下的创新型互联网“共享经济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上海养老政策与机制完善情 现有养老床位超17万张。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养老服务愈发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中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上海养老政策与机制完善情况如何?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又如何强化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
6月19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本市养老政策和机制完善情况的报告。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受市政府委托作报告,部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时向民政局提问,蒋蕊现场回应。
上海现有养老床位17.02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60%,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近1万张。在智能化服务方面,上海“为老服务一键通”已实现对80周岁以上独居老人全覆盖,未来将扩大到所有独居老人。
养老护理员队伍对养老服务发展至关重要,上海计划到2025年培养一万名中级及以上养老护理员,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持证率进一步提高到80%。
上海现有养老床位超17万张
蒋蕊介绍,《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于2021年3月20日实施以来,上海市各区和相关部门落实条例要求,推动上海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市现有养老床位17.02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60%。
认知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认知障碍预防、管理也是老龄化社会中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蒋蕊表示,上海现有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近1万张。
上海的认知症友好型社区不断涌现。比如浦东新区洋泾街道,该社区打造了一家由认知症老人参与运营的“记忆咖啡馆”,推动社区构建了一个特色型认知症友好社区。目前,包括洋泾街道在内,上海共有170个街镇试点老年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
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是上海一大重点。蒋蕊表示,全市建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28家、社区日间照护中心825家、社区长者食堂305家、老年助餐点1303个,覆盖城乡、类型多样、总体可及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同时,上海积极构建农村地区多级养老服务网络。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发展具有生活照料等功能的睦邻点,在村级层面推动老年活动室标准化建设,以多个行政村为片区发展乡村长者照护之家,在每个乡镇建设1个设施、服务、管理均达标的养老院。
2021年起,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被纳入上海市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完成超过1.3万户,2023年将继续完成5000户。在家庭养老方面,上海还将探索开设2000多张“家庭照护床位”,由养老机构派出专业团队将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中。
上海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在监督调研报告中表示,为持续提升养老服务综合监管能力,上海先后制定《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登记与备案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办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管理办法》等,明确相关规范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还在国内率先制定了养老服务机构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和指标,采取评价指标计分和直接判级相结合的方式,对养老服务机构信用等级开展动态评价,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上海还建设了养老服务“云监管”平台,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流程监管。
长护险试点备受关注。2016年,上海是全国首批15个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2017年在全市3个区先行启动试点,2018年在全市推开,2019年至今持续深化长护险试点。鱼鳞病病因
蒋蕊表示,目前,长护险试点的对象范围为上海市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及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民政、医保、卫健等部门共同研究梳理出42项适合失能老人的基本生活照料和相关医疗护理项目,并制定了服务标准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