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网做为自由职业者综合智能服务平台,依托于自主研发的云智慧SAAS平台,同时服务于企业客户和自由职业者,为全国企业提供岗位外包、人事社保代理、薪酬结算等企业服务,为个人提供在线工作雇佣、佣金结算等增值服务,属于新经济业态下的创新型互联网“共享经济智能综合服务”平台。
人力资源部经常给其他部门定KPI。那么,我们HR的KPI,到底怎么定合适?
据我了解,公司老板给HR定的考核指标,真的是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多公司给HR定考核的时候,真的啥指标都敢往上捅啊。我把它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01 奇葩型:天下之大无奇不用
我听一位HR朋友抱怨,他们公司给人力资源部定的指标是,内部员工购买公司产品的比例和金额;员工转发公司自媒体软文次数。
听到这个,HR你是不是觉得一口血好吐。
据说,公司定这两个指标的出发点是想把人力资源管理与业务实现融合。出发点没错,但核心指标偏的厉害。如果按这个指标操作,HR估计得时不时跟在员工身后转悠,并来一句:公司的产品,了解一下?
奇葩型指标不仅让HR摸不着头脑,也让员工苦恼,进而毁掉了HR的口碑。
02 拍脑袋型:我说很常见,你信吗?
客观地讲,提炼核心考核指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仅需要提炼人深谙公司的运营之道,更需要洞察各个部门的核心价值。
上个月,在一场人力资源峰会上,我把HR考核指标的问题,抛给了一位中等规模企业的招聘HR。她说,现在她的分管领导并非人力资源管理出身,定招聘HR的考核指标就是拍脑袋。
这个拍脑袋后的指标是“招聘邀约到场人数”,分管领导认为面试到场越多,招到人的概率越高。这个逻辑看似有道理。但你细想,这个过程性指标,会引导HR把不合适的人也邀约到现场嘛,HR在候选人心里的口碑又没了。
03 “复杂更显专业”型:极简指标真的不香吗?
第三种是复杂型,定一大堆指标和分值占比等,什么招聘邀约人数、培训场次、薪资核算正确率等等,很复杂。这样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觉得这样综合起来的计算,更公平。二是,有些定指标的人认为,复杂才显得专业。
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是360考评。年底时,领导和各部门对人力资源部打分,在我看来,综合型还算相对合理的。
我还见过放飞型,
不定指标,来啥活干啥活。你还别说,有时候选对HR之后,放飞型反而效果更好。但前提是这位HR非常有内驱力或做好本职工作的意愿度。
04 定HR指标的底层逻辑,是对人力资源定位与导向上选择
对企业而言,定HR指标的底层逻辑,是对人力资源定位与导向上选择。
对HR而言,指标就是用哪些量化数据,来证明人力资源工作对企业的增长有价值。
所以,说到HR考核指标这个话题,突然让我想到了一个名词——“生态位”。
生态位,原本是个生物学概念,是指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用以描述物种在非生物和生物环境中占有的地位,生存的环境,以及和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等。
在公司这个“生态圈”里,逻辑也类似。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考核指标意味着公司与HR怎么定义人力资源管理的生态位与价值,也意味着HR在企业里的生存和发展方式的选择。
在我看来,HR的考核指标,核心就两点:
一个是简约,别定那么多,聚焦核心指标2-3个才是王道。
第二是要和业务有关联性的指标,或者说能触发公司业绩增长的人力资源指标,比如人效、降本、招聘强人促业务、招聘数量或时效、A类员工培养与占比达成、培训触发业务增长的指标、绩效管理提升人员业绩等。并根据指标完成的数据情况,核定奖金。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简单直接行不行啊?
我倒要问了,考核搞那么复杂,或者寻找偏方,什么时候真正被证明过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