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中,个人与单位的缴纳区别主要体现在缴费责任、比例、账户归属及待遇享受等方面。以下是详细对比:
一、缴费责任
单位缴纳: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费用由单位承担部分或全部(具体比例因险种而异)。
个人缴纳:职工需从工资中扣除个人应缴部分,单位代扣代缴;灵活就业人员需自行承担全部费用。
二、缴费比例与基数
三、账户归属
单位缴纳部分:
养老保险:部分划入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
医疗保险:部分划入统筹基金,用于报销医疗费用。
住房公积金:全部进入公积金账户,单位缴纳部分与个人部分共同累积。
个人缴纳部分:
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用于个人养老、医疗支出或公积金贷款。
四、待遇享受
单位缴纳:
工伤保险:职工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医疗费、伤残补助等。
生育保险:女职工生育期间享受生育津贴、医疗费用报销。
个人缴纳: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积累用于退休后领取养老金。
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可用于门诊、购药等。
住房公积金:用于购房、租房、还贷等住房相关支出。
五、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差异
险种选择:通常只能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部分地区可缴纳失业保险。
缴费比例:
养老保险:20%(全部个人承担)。
医疗保险:8%-10%(部分地区需同时缴纳大病保险)。
账户归属:个人缴纳部分全部进入个人账户,无单位缴纳部分。
六、示例对比
七、注意事项
缴费基数调整:每年7月,社保缴费基数可能根据上年度社平工资调整。
补缴政策:断缴后可能影响待遇享受,部分地区允许补缴,但需缴纳滞纳金。
跨地区转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跨省转移,住房公积金可提取或转移。
八、总结
单位缴纳:覆盖更全面,单位承担大部分费用,个人享受更多保障。
个人缴纳:费用较高,但灵活就业人员可自主选择险种和缴费比例。
灵活就业人员:需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缴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