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缴纳的医疗保险与单位缴纳的社保(通常包含医疗保险在内,以及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五险)之间存在多方面的区别。以下是对这些区别的详细阐述:
一、属性本质与险种
自己缴纳的医疗保险:通常属于城乡居民保险或灵活就业人员保险,一般只能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险种较少。
单位缴纳的社保:属于职工保险,是五险之一,包含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项保险,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
二、缴费基数与缴费金额
自己缴纳的医疗保险:缴费基数固定为高、中、低三档,供个人选择,其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关,并不与个人收入挂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所有费用均由个人承担,缴费比例相对较高。
单位缴纳的社保:缴费基数是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与员工本人的平均工资挂钩。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单位承担大部分费用,个人只需承担一小部分。
三、缴纳地点与退休年龄
自己缴纳的医疗保险:须为本地人,外地人员可能需要回到户籍所在地缴纳社保。退休年龄通常为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部分地区允许女性灵活就业人员50周岁退休,具体政策因地而异。
单位缴纳的社保:不分本地或者外地,只要全日制上班均可以在职工的工作地点缴纳社保。退休年龄一般为男性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
四、享受待遇
自己缴纳的医疗保险:不设立个人账户,没有医疗费进账,同时也没有失业、工伤、生育三项保险待遇。报销比例相对较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低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居民医保的报销比例为50%到70%。
单位缴纳的社保:设立个人账户,每月都有一定金额的医疗费进账。此外,员工还享有失业、工伤、生育三项保险待遇。报销比例较高,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为70%到85%。
五、其他区别
缴费方式:自己缴纳的医疗保险一般按年缴费,而单位缴纳的社保则是按月缴费。
强制性:单位缴纳社保是强制性的,如果存在合法劳动关系但是单位没有按照规定给员工缴纳社保,那么属于违法行为。而自己缴纳社保则没有强制性,参保人员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缴纳社保。
综上所述,自己缴纳的医疗保险与单位缴纳的社保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选择缴纳方式时,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权衡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