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五险一金资讯 » 正文

离职的公司没交齐社保怎么办

免费顾问指导
  • *
  • *
提交

若离职公司未足额缴纳社保,可能直接影响医疗报销、养老金待遇及购房落户等权益,需通过以下步骤依法维权,确保损失得到合理补偿:

一、确认欠缴事实与责任主体

查社保缴费记录

线上查询: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当地人社局APP(如“北京通”“随申办”)、支付宝/微信“市民中心”等渠道,输入身份证号查询缴费明细,重点核对缴费基数、险种类型、缴纳时长是否与劳动合同约定一致。

线下核实:携带身份证至社保经办机构窗口,打印《个人社保权益记录单》,确认是否存在断缴、基数不足(如应按8000元基数缴纳但实际按5000元缴纳)等问题。

示例:若合同约定月薪1万元,但社保基数仅按5000元申报。

明确责任主体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用人单位需依法为员工缴纳在职期间全部社保,离职后补缴义务仍存在,不受离职影响。

特殊情况:若通过劳务派遣用工,需确认派遣公司(用人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用工单位)的补缴责任划分。
 

离职的公司没交齐社保怎么办

二、分阶段维权策略

阶段一:与公司协商(优先推荐)

沟通方式:

书面函件:向公司HR或法定代表人发送《社保补缴协商函》,明确欠缴时间段、险种、金额及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58条、第60条),要求30日内补缴并赔偿损失(如医疗费无法报销部分)。

示例话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未依法缴纳社保属违法行为,我方保留解除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的权利。”

协商技巧:

提及补缴后可避免行政处罚(如社保部门每日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及员工仲裁风险,增加公司配合意愿。

若公司同意补缴,需明确补缴基数(按实际工资还是协商基数)、补缴险种(五险一金全补还是仅补养老/医疗)及补缴时间(一次性补缴或分期补缴)。

阶段二:行政投诉与追缴(强制手段)

若协商未果,需在离职1年内(劳动仲裁时效)向社保部门投诉,流程如下:

提交投诉材料:

核心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流水(证明实际工资基数)、离职证明、社保缴费记录(显示欠缴部分)。

辅助材料:与公司协商的邮件/聊天记录、补缴协商函及签收凭证(如有)。

社保部门处理流程:

受理调查:社保局自收到投诉后1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通知公司补缴。

强制执行:若公司拒不补缴,社保局可申请法院强制划扣公司账户资金,并处欠缴金额1-3倍罚款(《社会保险法》第86条)。

滞纳金计算:自欠缴之日起,每日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由公司承担),例如欠缴10万元社保,滞纳金每日50元,年化约18.25%。

个人配合义务:

需按社保局要求提供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信息等,用于补缴后的权益登记。

阶段三:劳动仲裁与诉讼(兜底方案)

若因欠缴社保导致经济损失(如无法报销的医疗费、生育津贴损失),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赔偿:

申请条件:

需证明损失与欠缴社保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如医院出具的“因未参保无法报销”证明)。

仲裁时效为1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算)。

仲裁流程:

提交材料:仲裁申请书、证据清单、社保缴费记录、医疗费发票等。

裁决结果:仲裁委可裁决公司赔偿损失,若公司不履行,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诉讼风险:

法院一般不直接处理社保补缴问题(属行政职权范围),但可就损失赔偿进行裁判。

示例:某员工因公司未缴社保导致无法报销10万元手术费,仲裁委裁决公司赔偿该损失。

三、特殊场景应对方案

公司已注销:

若公司未经清算即注销,可向股东、实际控制人主张赔偿责任(《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第20条)。

示例:某公司注销后,员工起诉股东,法院判决股东在未缴出资范围内承担补缴责任。

跨省社保转移:

若新就业地与原参保地不一致,需先在原参保地打印《缴费凭证》,再至新参保地申请转移接续,确保缴费年限累计。

临近退休年龄:

若欠缴导致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可要求公司一次性补缴(部分地区支持),或以个人身份继续缴费至满15年。

四、风险防范与建议

入职前防范:

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社保缴费基数(如“按实际工资的100%缴纳”),避免约定“按最低基数缴纳”等违法条款。

要求公司提供社保缴纳承诺书,作为后续维权的证据。

在职期间监督:

每月通过社保平台查询缴费记录,发现异常立即与公司沟通。

保留工资条、银行流水等证据,证明实际工资基数。

离职后跟进:

离职时要求公司出具《社保减员表》,确认停保时间,避免公司恶意欠缴离职当月社保。

若公司拖延办理减员,导致新单位无法参保,可向社保局投诉要求强制减员。

总结

优先协商:通过书面函件明确诉求,利用行政处罚风险施压。

行政投诉为主:社保部门具有强制追缴权,效率高于仲裁诉讼。

损失赔偿兜底:因欠缴导致实际损失的,可通过仲裁/诉讼索赔。

保留证据:工资流水、劳动合同、沟通记录是维权的核心依据。

建议:若公司态度强硬或涉及金额较大(如欠缴数年社保),可委托律师介入,通过“投诉+仲裁”双轨制施压,通常能在3-6个月内解决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豆网_ 社保缴纳_社保公积金个税一站式服务平台 » 离职的公司没交齐社保怎么办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400-6898689

app下载

社保计算器

微信客服

电话客服

扫码下载小豆HRapp 一键快速参保

扫码添加专属微信客服

400-6898-689